华大集团全球总部正式落成

深商总会 · 会员动态
2023-06-30 4838

深圳盐田大梅沙,半山腰上,靠山朝海,一个主体建筑呈口字形、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华大时空中心,矗立在绿树丛中,格外醒目。

 

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宣布绘制完成23周年纪念日,深商总会会董单位华大集团全球总部“华大时空中心”正式落成。

 

从绘制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时的北京小红楼、空港工业区,到完成水稻基因组图谱时的杭州小白楼,从绘制首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时的深圳北山工业区,到未来将努力打造全球生命科学创新高地的华大时空中心,这些建筑已经并将继续见证华大人坚持以大目标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与平台为支撑,产学研融合,在基因组学领域实现从参与、接轨到同步、赶超再到引领、支撑的历史性跨越。

让我们跟随这些建筑,共同来回忆,华大人20多载坚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痴心不改的脚步。

 

 

北京“小红楼”与空港工业区:梦开始的地方

 

 

“苍天在上,磐石作证,此时此刻,一群普普通通的炎黄子孙,用他们的泪汗、心血和青春,为他们古老的民族争得了一个险些失去的历史机遇。岁月无情,他们和他们的支持者随时光而逝去,此心昭昭,他们的执着、奉献和自信,必将为人类基因图的一小部分而留驻历史。”

——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写于1999年9月9日华大成立

 

上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其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这是一项空前的国际合作,旨在了解人类基因组的序列结构,为人类遗传物质建立一整套信息数据库。

 

1997年11月,湖南张家界,在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会组织的研讨会上,杨焕明、汪建、于军等科学家形成共识:序列图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为辉煌也最为艰难的任务,要在这一高峰上插上旗帜,即争取拿到1%的测序任务。

 

这次会议为中国的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新风,1998年,“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一幢小红楼里成立,开始开展大规模测序,建设相关技术平台。

 

 

在杨焕明等科学家的努力与争取下,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继美、英、法、德、日之后的第6个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关乎人类的宏伟计划里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1999年9月9日,在北京空港一个简易厂房中,全体员工聚在一起盯着时钟,开始读秒,“1,2,3......9”,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时间在这一刻定格,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项目的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宣布成立。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宣告绘制完成,并于次年2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HGP)首次对人体90%以上的DNA碱基对完成了测序。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使人类第一次得到了自身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为后续大量研究提供了“导航仪”。也正是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项目,为基因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杭州“小白楼”:锋芒初现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的国家。结合这一国情,在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后,华大就将目光投向了水稻的测序研究。

 

2000年4月,华大正式启动水稻(籼稻)基因组计划,测序所使用的样本是袁隆平院士所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籼稻93-11”品种,也就是中国杂交水稻的父本。

 

然而,水稻基因组研究需要大量经费与设备,此时,杭州向华大抛出了橄榄枝,希望相关的基因组研究在杭州开展。2001年1月,为水稻基因组计划而生的杭州华大成立,地点选在了西湖“曲苑风荷”景点附近的一幢“小白楼”中,挂牌“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南方基地”。

 

 

当时,日本的水稻测序工作已进行多年,研究的是更适合做寿司的“粳稻”。一场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竞赛正式开启。

 

测序工作进行期间,华大办公室灯火通明,走廊上放满了行军床。科研人员24小时三班倒,累了便在机房睡下,有的在座位上打个盹就继续赶工。大家把办公室当家,硬是坚持了下来。

 

2001年底,华大率先完成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并向全世界免费公布数据库。次年4月,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这项工作。

 

 

如果说华大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显示了中国实力,让世界知道中国来了;水稻基因组计划则是华大自主启动、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大项目,向世界展示了华大全面科研实力。

 

深圳北山工业区:势不可挡

 

2007年,华大南下深圳,在盐田北山工业区成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已更名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刚落户深圳的华大启动了“炎黄一号”计划,绘制首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科研团队又开始了日夜奋战、以办公室为家的生活。

 

2008年,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这一成果为亚洲人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助推深圳在生命科学领域产生国际影响力。

 

 

这一年,深圳华大办公楼的墙上贴了这么一幅标语:

 

忆往昔,百分一重在参与,虽然是铁索木船,毕竟铭青铜不朽;

 

—— 尽管是国际接轨,基本属附庸随从。

 

看今日,挑重任百分之百,攀高峰砺兵秣马,顶天地中华一功;

 

—— 依然是中英结盟,却已为亚洲先锋。

 

之后,华大便开始了以每年超过百篇文章的速度爆发科研成果:截至2023年6月26日,华大已累计发表论文4628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国际顶级系列期刊上发表文章527篇,其中,有511篇为来到深圳后发表的。

 

 

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显示,华大集团(BGI)在生命科学产业机构排名中位列亚太地区第一,全球第八。据此前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华大集团已连续7年位居亚太地区生命科学产业机构之首。

 

“华大时空中心”:里程碑与新起点

 

以华大集团全球总部——华大时空中心为新起点,华大人将始终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基因组学、单细胞学、时空组学三箭齐发,继续奋力向前。

 

据悉,华大时空中心除办公之用,还将引入时空组学实验室、合成实验室、质谱实验室等大量研究设施。

 

 

一粒种子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一颗受精卵又是如何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通过以往的技术手段,我们难以回答这些问题。而时空组学技术将生命的中心法则和时空法则贯穿起来,成为继显微镜和测序技术发明以来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

 

 

通过华大时空组学开展的多项研究以封面形式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

 

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表示:“在时空维度上认知生老病死、万物生长、生命起源、意识起源,这是华大要做的事情。要没有‘时空’这两个字,就回答不了上面那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华大的全球总部命名为‘华大时空中心’。”

 

面向未来,华大人将联合全球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的无尽前沿,通过持续攻关,扩大应用场景,让前沿技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造福每一个人。


想说点什么


登录后参与评论

提交
助力企业成长
日产